汇发网
编者按: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,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。南方杂志社、南方+党建频道平台特此推出《南粤先锋》专栏,讲述南粤党员故事,讲解党建知识,树立先锋形象,敬请垂注。
南澳喋血:闽粤海疆的铁血反击
朋友们,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。今天咱们要讲的,是发生在南海之滨的一段英雄故事——南澳抗战。
在广东东南沿海,有一座形似葫芦的海岛,当地人唤作南澳。这座面积只有130平方公里的小岛,却扼守着台湾海峡与南海航道要冲,她就像悬在华南沿海的一把钥匙。占领南澳,既能控制海上交通线,又能成为进攻潮汕地区的跳板。日军对南澳虎视眈眈汇发网,为将其收入囊中,他们多次派遣特务潜入岛内探察,测量地形。
1938年6月,看起来像夏日里平常的一天,南澳岛的渔民们像往常一样在海上撒网。突然,海面上出现了十二艘挂着太阳旗的军舰,炮口直指云澳镇的渔港,空中战机落下一道又一道的轰炸,300多名日本陆战队队员,从长尾山、钱澳一带登陆。南澳危急!汕头危急!
驻守南澳的保安营,营长罗静涛带着全营在前江、塔边稍作抵抗,而后全部撤退,逃到了饶平县;县长兼自卫团长林捷之也以久病为由,逃回了大陆。这个小岛瞬间变成无根的浮萍,在风雨中飘摇。
此时距离“七七事变”已过去一年,不过这个偏远海岛的老百姓们还没有见过拿着真刀真枪的鬼子兵。然而,让侵略者没想到的是,他们遇上的不是仓皇逃窜的百姓,而是手持土枪、大刀的南澳壮丁队。三四十个年轻人,凭着一股血气,硬是跟装备精良的敌人拼,他们展开激烈巷战,直到弹尽粮绝。经过惨烈的抵抗,南澳被日军占领。
日军在南澳实行封海,渔民没法出海捕鱼,连饭都吃不起。《南澳简志》记载,仅隆东、隆西两乡,就被日军烧去房屋3948间,竹排、渔船462艘。
消息传到汕头,第157师师长黄涛怒了,将畏敌潜逃的罗静涛就地枪决,林捷之被押回广州囚禁。紧接着,黄涛在汕头召开军事会议,决定以抗日民众自卫团第4大队洪之政部为先锋,以157师940团1营为主攻部队,统称“义勇军”,统一由吴耀波指挥,趁着敌人立足未稳,出其不意,以海山岛作为反攻基地,渡海收复失地。
7月10日夜里,洪之政部挑了40个精干的弟兄,扮成渔民、小贩,分别乘坐5只木船,从海山岛黄隆出发,夜渡南澳。在南澳壮丁队的配合下,他们抓准日军白天在岛上,晚上回军舰的有利时机,活捉了11名汉奸,将他们连夜押返海山岛。
接下来,360名义勇军连着14、15日两天,分三批趁着退潮顺利登上南澳集结。16日,营长一声令下,义勇军加上当地壮丁,一共六七百人,士气高昂地朝着隆澳挺进。日军毫无防备,县城很快就收复了!紧接着,队伍分兵去青澳、深澳等地,将日军击溃,沦陷了20多天的南澳岛又回到了中国军民手中。
可敌人哪里肯罢休?日军第五舰队调了30多艘舰艇,严密封锁南澳岛,想把义勇军全部歼灭。19日,他们增派陆战队和伪军一千多人,强行登陆,20日一早,在飞机、舰炮掩护下汇发网,朝着隆澳、前后港扑来。
我们义勇军占着有利地形,狠狠还击。先锋队30个弟兄,带着轻机枪1挺,利用渔船、堤围作掩护,突然朝着登陆的日军开火,一下子就打死打伤对方几十人,连日军陆战队指挥官都被击毙了。日军疯了一样反扑,先锋队一直战斗到打光最后一颗子弹,30人全部壮烈殉国。
日军凭借人数众多、武器精良,不断发起冲击,南澳军民与日寇海、陆、空军,超过我方几倍兵力,拉开生死血战,战斗一直打到21日凌晨两点,隆澳才有了缺口。义勇军趁着天黑反击,双方展开肉搏,硬是把失地又抢了回来。
21日,日军陆战队和伪军人数增到2000人,分7路包围我们的义勇军,反击隆澳。因为敌强我弱,缺乏后援,义勇军被迫将主力撤到黄花山、西山、长畔村等地继续抵抗。接下来的几天,战斗一直没停。日军飞机低空轰炸,义勇军就抬枪还击,日伪军天天搜山,义勇军就打散了藏在山洞里,跟敌人打游击。有位叫张奎标的战士受了重伤,被日军军官搜到,他毫不犹豫地拉响手榴弹,跟敌人同归于尽了——就这样,大家在山里苦苦周旋,没有一个人投降。
30日,义勇军的电台被炸毁,跟大陆失去了联系,处境非常困难,粮食没了,子弹光了,主要靠南澳岛上的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送吃的、救伤员、掩护转移。也正是因为这种全民皆兵的抵抗,日军始终无法完全控制南澳。
艰难的处境压不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。8月6日,义勇军排除万难凑齐一百多人,深夜偷袭隆澳、深澳日伪军,打了最后一仗。8月上旬,义勇军接到命令撤回大陆,此时,活着渡海归来的,仅剩80多人。
将近30天的生死血战,打死打伤日伪军近400人,击沉炮艇1只,击落飞机1架。我们的义勇军,壮烈牺牲的达260多人,1营150多人渡海作战,只有20多人生还;洪之政大队200人参战,归来只剩60多人。
这就是南澳抗战,它开创了华南抗战的先声,是军民一条心,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跟侵略者硬拼的一曲卫国壮歌;它在广东抗战史上留下悲壮的一页,也在当时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,被《新华日报》誉为“南澳抗战精神”。
一寸山河一寸血,80年后的今天,我们在汕头,在南澳,吃着牛肉火锅,看着英歌舞,喝着工夫茶......但那一段屈辱而苦难的历史,我们不能忘,也不敢忘。那些在黎明前倒下的身影,那些用生命谱写的抗战史诗,会被海风记得,会被礁石记得,会永远镌刻在这座海岛的记忆深处。
更多精彩内容:南粤先锋专栏>>>
【讲述人】李英琪
【栏目统筹】陈健鹏
【频道编辑】李晓霞 陈海燕
【实习生】徐鸣凯 丁陆薇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蒋玉 刘树强
【文章来源】“粤讲粤政”微信公众号
汇发网
益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